當前隨著疫情與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調整深入,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著深刻而劇烈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6月提出得那樣,“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方面,單邊主義抬頭,發展空間爭奪、資源爭奪空前激烈,在糧食等生存資源領域各國國門隨時有關閉的危險,而中國隨著國際地位提升也時刻面臨著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以上是高層對當前與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形勢的精準研判。企業作為自負盈虧的經濟體,近一個時期自然對“大變局”“內循環”和“持久戰”這些斷語有著切身的感受,也理應矚目“大變局”“內循環”這個基本點,迅速從既有的治理、發展思維的自我局限中抽身,科學做出戰略戰術調整并在思想、組織、政策、經營等方面做好“持久戰”準備。否則,企業將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嚴峻形勢下的發展機遇失之交臂。
形勢固然日益嚴峻,但發展機遇依然存在,考驗的是企業的眼光、膽識與決策力、執行力。著眼“大變局”“內循環”,我們必須提高站位,用“大經營”的系統思維對當前各個業態單獨和零碎的考核、激勵機制以及發展政策進行調整,從國內與地方市場以及未來需求這個大局出發,考量過去在治理思維、考核政策以及市場認知方面的局限,尋找以全局和未來為站位的發展切入點。當前國內傳統制造業、商業服務業、出口貿易等企業遭受百年不遇的嚴重沖擊,產能過剩、商品擠壓、資金斷流、價格下滑……但應當看到,這既是災難也是機遇——為產業結構調整與模式轉變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為有的放矢進行重點和集中采購、運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為內外部資源重新整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面對機遇,企業可以從產業鏈端位、核心能力、經營模式、內部資源匹配以及外部資源整合等諸多方面入手,予以剖析并做出研判和決策。
例如:就傳統商城企業而言,盡管同業競爭愈演愈烈,盡管網購沖擊夜以繼日,但未嘗不是一次有步驟進行品牌區劃升級、剔除低效品牌品種的機會,未嘗不是一次整合與延伸產業鏈、從而做強專業品類的機會,未嘗不是一次走出去豐富關聯品類、鍛煉經營人才、提升采購和營運能力的機會,未嘗不是一次錨定服務選項、全方位為客戶提供專業購買策劃、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宣傳營銷等服務、從而打造專業市場專業服務品牌的機會。就傳統零售企業來說,當前是著眼“內循環”經濟持續發酵,采購價格低位徘徊,凝聚各部門優勢對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品類進行源頭集中采購與適度儲備的良機,也是利用資金、渠道優勢進行內外部資源橫向整合為企業所用的良機,更是在“哀聲一片”之中轉變方式、夯實基礎、降低門檻,以便對未來新零售的振興進行培育的良機。城市是市民的天下,市民不可能長期囿于網購而“閉門不出”,關鍵在于零售企業如何“將心比心”,持續創新打造具有品類、名品和環境等多功能優勢的、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的場地,以及構筑更加適應未來人們對精神需求的綜合、快捷的營運系統。不論商城還是超市,應緊跟人們對物質的敏感度、幸福感越來越低,而對精神的追求越來越高的大趨勢,迅速做好產業鏈重建、品類品種重組、敏感點重構、文化元素深挖、企業品牌重塑,從而滿足消費高品質、多樣性、個性化需要,不斷創造消費新亮點,不斷釋放消費新潛力。為此,必須革除條塊分割的慣性思維,做到專業化的“大決策”“大采購”“大服務”,而“持久戰”的意義正在于此。除此而外,對于門檻較低的傳統產業來說,需要進行戰略重設,一方面繼續夯實既有產業,一方面要向專業性更高的產業進軍,為吸引更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搭建合適的平臺,為企業發展培植后發力量,爭取更多的企業發展權、生存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未來中國,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把握好轉折點,專業化深耕、外向型思考、高品質發展,需要我們力爭站在高端,肩挑責任,與時俱進,面對困難攻堅克難,面對危局勇敢破局,用誠信經營、創新發展持續地向社會傳遞企業正能量。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