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超市的營銷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傳統超市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勢,從“商品賣場”向“生活服務體驗中心”轉型,通過人格化運營、高質量內容、跨平臺傳播和線上線下聯動,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消費。
一、明確定位,打造差異化人設
在自媒體平臺上,傳統超市需要打破“商品賣場”的刻板印象,通過人格化運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1.超市IP化:結合超市經營特色打造一個親切的虛擬形象,例如“生鮮小哥”或“助農達人”,賦予其鮮明標簽,以“幫你省錢”“田間地頭”等凸顯特色,分享生鮮信息、選品技巧等內容,通過短視頻或圖文形式傳遞實用信息。
2.突出本地化特色:結合地域文化策劃內容,強化“家門口的超市”定位。例如,拍攝“超市里的家鄉味”系列視頻,介紹本地特色商品背后的故事,創造真實的價值與情感連接,增強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做感性營銷。
二、內容為王,多維度吸引用戶
內容是吸引用戶關注的核心。傳統超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打造高質量內容。
1.實用型內容
促銷引流:用短視頻或圖文等形式提前預告限時折扣、會員日福利,搭配“到店核銷”的線上券(如抖音團購、小程序領券),拉動到店客流。
生活攻略:發布“一周省錢食譜”“假期零食指南”等實用內容,例如,拍攝“10元搞定一頓飯”的視頻,吸引受眾好奇心,展示如何在超市選購高性價比食材的同時軟植入超市商品。
2.沉浸式體驗:通過沉浸式體驗展示商品。例如,在生鮮區拍攝水果試吃過程;在節日專區直播月餅禮盒開箱。
3.UGC(用戶生成內容)激勵:發起話題挑戰,如“#我在XX超市挖到寶#”,鼓勵顧客拍攝探店視頻,優秀作品贈送購物優惠券等。還可以設置“超市尋寶”活動,隱藏優惠商品并發布線索,到店打卡可獲獎勵。
三、跨平臺運營,精準觸達目標群體
不同自媒體平臺的用戶群體和內容偏好各異,傳統超市需要制定差異化的運營策略。
1.平臺差異化策略:
抖音/快手:主打短平快的促銷信息、商品展示(如“晚市特價菜1元搶”直播)。
小紅書:發布高顏值商品測評、購物車清單(側重年輕女性)。
微信:通過社群、公眾號推送會員專屬福利,結合LBS(基于位置服務)定位推送附近門店活動。
2.本地化流量投放:在抖音或朋友圈廣告中投放3公里輻射范圍,精準覆蓋周邊消費群體。同時,與本地生活類博主合作(如母嬰、美食博主),發起“超市探店”活動。
四、線上線下聯動,強化到店動機
自媒體推廣的最終目標是吸引消費者到店消費,因此線上線下聯動至關重要。
1.活動引流:
線上預約線下體驗:通過活動的形式吸引顧客加社群,增強用戶的互動性與粘性。例如“包水餃、包粽子活動”、“會員免費試吃”,需提前掃碼報名。
打造“超市快閃角”:借助年輕人對新穎獨特事物的追求以及他們在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上的分享熱情,在賣場設置網紅打卡點(如主題陳列墻),引導用戶拍照發圈可領禮品,從而達到超市曝光的目的。
2.會員體系綁定:推出“線上積分任務”,觀看視頻、轉發海報可兌換線下折扣;建立社群專屬福利,如“社群接龍預售”“群友價商品”,增強用戶粘性。
五、數據驅動,持續優化策略
在自媒體推廣中,數據是優化策略的重要依據。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營將幫助超市不斷優化策略,提升推廣效果。
1.監測轉化鏈路:通過二維碼、核銷券統計不同渠道的到店轉化率,分析爆款內容的共性,針對性調整選題。
2. 快速迭代試錯:小成本測試新形式,例如超市版“變形計”——根據粉絲建議調整貨架陳列并直播反饋;定期復盤用戶評論,挖掘需求痛點(如“希望增加某某商品”)。
傳統超市只有緊跟新媒體發展趨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信息部 孫浩華)